应时新建教授邀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时长志博士于近日到访 PECat 课题组,开展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时长志博士师从方明亮教授与陈建民教授,长期聚焦“新污染物识别-效应-控制”全链条研究,近期以第一作者在 Nature Water 发表研究长文,首次构建了面向高分子低聚物的非靶向筛查平台“Oligomer-Finder”,并系统阐明了可降解塑料在实际水体中的低聚物释放规律与生态风险。时长志博士以“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esence and fate of plastic oligomers in water”为题,向课题组成员详细介绍了三方面最新进展:1、基于“种子分子-相邻低聚物”策略的广谱鉴定方法,突破传统靶向筛查局限;2、在自来水、湖水、海水等典型水体中,PLA、PHB、PCL、PBS 四种可降解塑料 7 天内可释放近 200 种低聚物,且端基修饰产物具有更高环境稳定性;3、在 13 座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鉴定出 26 种确证低聚物及数百种疑似物,并证实其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发育毒性。时长志博士与 PECat 团队围绕“复杂环境样品前处理-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机器学习辅助解析”一体化技术路线展开深入讨论。此次交流为课题组在微纳塑料及溶解性低聚物控制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也为双方在环境新污染物协同创新研究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